中新社呼和浩特8月5日電 題:成吉思汗第34褐藻醣膠代孫、澳籍華人為“家族”出專著 向世界傳播蒙古文化
  中新社記外接式硬碟者 李愛平
  “作為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蒙古族一員,有責任讓世界各地的人民認識蒙古民族,有責任向世界宣傳(傳播)蒙古文化、蒙古歷史。”說這番話時白瑩忘記了自己的年齡,高聲大嗓、SD記憶卡一字一頓。
  68歲的澳大利亞籍華新竹買房人白瑩,如此激動的理由很明確。作為成吉思汗的第34代孫最近他寫的一本40餘萬字、講述這個家族歷史的專著:《成吉思汗及其顯赫家族》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。
  中新社記者註意到,在剛剛出版的這本書中白瑩用較為明晰的語言,記憶體回答了外界對其以家族史方式寫作該書的疑問。
  在書中,白瑩這樣寫道,人類社會進入13世紀後,出現了一次世界性的大動蕩和大組合——形成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、人類有史以來連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——大蒙古國。她改變了世界的格局,促進了歐亞大陸的經濟、科學和文化的交流,促進了歐洲中世紀的近代化進程。她使得人類學家把世界上最多的人種——黃種人命名為:“蒙古人種”。她使得世界地理學家把她的發祥地命名為:“蒙古高原”。然而,由於這個區域古代戰爭頻繁、朝代(政權)更替也頻繁,部落遷徙也頻繁,使得文字記載下的史料極少。
  “具體說,這個家族的文字記載歷史只有八百餘年。在此以前的家史,都是通過口述代代相傳。另外,這個家族從小到大、從繁榮到衰落,又經改朝換代和遷徙歐亞各地,歷經滄桑,融入於世界各地——致使八百年後的今天,沒有給後人留下一部完整的家族史。”
  白瑩說,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他自2000年12月起開始搜尋和整理家史,先後回到故鄉、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、以及祖籍地內蒙古、蒙古國,歷經13年的時間完成這一專著。
  白瑩出版新著一事,之所以引外界關註,與其獨特的經歷有關。白瑩介紹說,自己作為成吉思汗的第34代孫,是1991年從北京移民至澳大利亞。2007年父親去世前,囑咐他一定要恢復家譜,並且回家鄉看一看。對父親的囑咐,他從不敢忘。
  在父親遺囑的“召喚”下,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,從2008年至今連續三次踏上內蒙古的土地,進行獨特的“尋根之旅”,頗令外界震撼的是,2010年9月他以63歲的高齡在內蒙古大學蒙古學院攻讀蒙古歷史學博士學位,成為該學院中年齡最大的博士生,一時成媒體追逐焦點。
  這本歷史專著講述的是什麼內容?白瑩在受訪時介紹說,這本書從家族史的角度,陳述成吉思汗的祖先、他本人及其子孫一支脈的歷史,展示了影響蒙古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發展的家族,即‘黃金家族’的興起、輝煌、衰敗、最後銷聲匿跡於茫茫人海的八百餘年的歷史過程。
  對於此次書寫《成吉思汗及其顯赫家族》一書的緣由,白瑩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動情地說,移居澳洲二十餘年之後,中國國內出現盛世景象,興起修家譜熱潮。國外的華人,尤其在中老年華人華僑中也出現尋根、收集家史、修譜的風氣。
  “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,我家中的父輩也有此心,無奈他們已經年老力衰,甚至離世(我的父母在我搜集家史期間相繼離世)。在有生之年承擔起家族的責任——搜集、整理這部書的念頭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。”白瑩表示。
  白瑩認為,這本書的出版,最重要的一點是,讓家族中目前還活著的人瞭解自己的傳承,瞭解自己家族的歷史,為自己是這個偉大的家族的一員感到驕傲,為自己是蒙古人感到驕傲。更重要的是,讓家族的下一代人認識到:自己是蒙古人,自己的家族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,千年的偉人——成吉思汗、忽必烈等,曾經為世界史、中華民族史、蒙古民族史的發展做出過偉大的貢獻,要記住自己的民族,為自己的民族盡自己的能力做貢獻,不要忘記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,家族的根在蒙古草原,有時間“回家看看”。
  在這本書《前言》中白瑩謙虛寫道:“筆者作為成吉思汗的後人,除了對家族的熱愛之外,實際上更有一份對歷史的責任感。正是這份歷史的責任感,督促著我要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,併為此提供一些史實依據。”
  受訪結束時,他說,這本書對於自己最大的意義在於,可以讓世界各地的人民更好的認識蒙古民族,可以更好的向世界傳播蒙古文化、蒙古歷史。(完)  (原標題:成吉思汗第34代孫、澳籍華人為“家族”出專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fufpl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