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論
  太原市的李阿姨近日遭遇一連串怪事,門上對聯被人莫名其妙相繼撕了。她懷疑是鄰居小孩所為,於是寫了張語氣溫和的紙條貼在自家門上,勸誡做錯事的小孩。這辦法還挺管用,惡作劇再沒發生。
  紙條上寫的是:孩子,你好。相信老師和家長都曾教過你如何做人做事。如果對阿姨有意見可以當面提,阿姨不會怪你的。
  顯然,李阿姨不僅懂得教孩子的方法,還懂得教育心理學,她知道“有理不在言高”的道理,用愛心和耐心對待犯錯的孩子,是一種更高境界的文明教育方法。
  與此相反,現實中,一些人面對委屈和不公,動輒罵大街泄憤甚至寫一些惡毒的標語來警告冒犯者,這樣不僅不文明,也往往事與願違、適得其反,反而惡化矛盾。
  其實,即使有過錯者,雖然明知做錯了,但礙於面子也不願承認錯誤。此時,若被冒犯者得理不饒人,採取語言威脅或恐嚇,就會火上澆油,讓對方失去理智,變本加厲實施不道德行為,這也是被道德心理學所證明瞭的道理。
  李阿姨勸誡犯錯孩子的做法,讓人想起社會上一些越來越溫情的勸誡語,如公交公司的“公交親們:走好自己的公交道,讓他們羡慕吧”等。勸誡語從惡毒到文明,從強硬到柔軟,從生硬到親和,從冷冰冰到有溫度,不僅是工作作風和方法的轉變,更是一種尊重、平等意識的回歸。由於減少了命令的口氣,增加了商量的口吻,尊重了被規勸者,讓被規勸者樂於接受,充分體現了勸誡語的科學性和針對性。
  勸誡語作為一種大量使用、約束人行為規範的公共語言方式,本身蘊涵了很強的科學性、人文性和幽默性,讓人欣喜的是,近些年,類似提示語逐漸多了起來。如綠地上提醒:“芳草茵茵,腳下留情”,動物園提醒:“猴子不喜歡陌生人請客”,公共場所印有卡通圖案的玻璃上提醒:“朋友,我怕碰”……體現幽默、哲理和韻味的提示語越來越多,是城市和諧文明的又一標誌。
  公共勸誡語是提升城市文化和文明品位的重要內容,希望更多機構在製作公共勸誡語時,能琢磨他人心理,利用親和力與幽默,讓勸誡語起到到事半功倍的勸說效果,讓百姓對城市管理產生更多積極反應。魏青(陝西 職員)  (原標題:總有一些勸誡語讓人們怦然心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fufpl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